量化與主觀百億私募的“分化”仍在繼續。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百億私募總數維持90家不變。其中,量化機構凈增2家至44家,創歷史新高,而主觀私募則凈減2家至39家。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量化私募的超額業績持續亮眼,資金正在加速流向量化陣營,百億私募的版圖也在悄然重塑。
此外,百億私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截至2025年7月底,納入統計的55家百億私募平均收益達16.60%,量化私募再度跑贏主觀機構,不僅實現“全員盈利”,且32家量化私募收益超10%。
百億量化軍團再擴容
百億私募不僅是規模標桿,更是行業的風向標。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百億私募總數為90家,環比持平。但從結構來看,量化與主觀策略呈現明顯分化:量化百億私募增加至44家,占比達49%,凈增2家;主觀百億私募降至39家,占比縮至43%,凈減少2家。
具體來看,較6月底,7月有3家私募退出百億陣營,均為主觀私募;3家私募新晉百億,分別是久期投資、千衍私募、上海波克私募,除久期投資為主觀私募外,其余2家皆為量化私募,核心策略分別為債券策略、股票策略、多資產策略。
其中,上海波克私募相當“年輕”,公司于2022年7月成立,2023年完成登記,成立時間僅三年多,是一家新銳量化百億私募。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量化私募在百億陣營中首次逼近半數占比,也標志著股票私募的策略風格開始“重心偏移”至量化,行業洗牌加速。
一位行業人士指出:“不少主觀私募,過去靠一波行情可能迅速沖到百億,但在缺乏明確主線、指數震蕩的階段,選股型策略的容錯空間變小,很容易因一兩輪判斷失誤導致規模滑落。”
當前,隨著量化策略加速進化,資金話語權也在悄然轉移。不過,從過往來看,若市場持續走強,主觀私募也有可能大放異彩,在業績上跑贏量化私募。
截至2025年7月底,90家百億私募機構中,從城市來看,主要分布在“北上深”,其中上海地區百億私募達39家,北京24家、深圳6家,澄邁、杭州均為5家。
量化業績爆發,全員盈利
7月A股延續強勢行情,百億私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截至2025年7月底,有業績展示的55家百億私募整體表現亮眼,平均收益率達16.60%,其中54家實現正收益,占比98.18%,大部分機構都跑贏大盤。具體來看,僅12家收益率在10%以內,21家收益率在10%~20%之間,17家收益率在20%~30%之間,4家收益率超30%。
其中,量化私募再度領跑。42家收益率超10%的百億私募中,百億量化私募占到32家,百億主觀私募占到9家,百億混合私募占到1家。具體來看,復勝資產、穩博投資、阿巴馬投資、天演資本等百億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不僅全部取得正收益,且超三分之二收益率超過20%。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業績展示的36家百億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高達18.92%,穩博投資、阿巴馬投資、天演資本、進化論資產、龍旗科技、信弘天禾今年以來收益率居前。
相較于量化陣營的高歌猛進,主觀百億私募的整體表現略顯遜色。盡管也實現了不俗的正收益比例,但分化格局愈發明顯。截至7月底,有業績展示的16家百億主觀私募平均收益率為13.59%,其中15家實現正收益,占比93.75%。其中,6家收益率在10%以內,5家收益率在10%~20%之間,有4家主觀百億私募今年以來收益率超20%。在主觀私募陣營中,復勝資產、日斗投資、和諧匯一資產、久期投資表現突出。
一位接近頭部主觀私募的市場人士指出:“今年的市場波動并不劇烈,但持續性較差,機會來得快、去得也快,對主觀選股提出了更高要求。資金的耐心下降,導致業績起伏較大的機構更容易遭遇贖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