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首個交易日,亞太主要股指多數走低。
截至收盤,日經225指數收盤跌0.66%報40799.6點,韓國綜合指數跌3.88%報3119.41點,澳洲標普200指數跌0.92%報8662點,新西蘭標普50指數跌0.74%報12729.4點。
A股、港股亦下挫,滬指午后加速下探,科創50跌約1%;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尾盤加速跳水,雙雙跌超1%。
具體來看,滬指早盤窄幅震蕩,午后震蕩下探;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盤中雙雙跳水,尾盤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滬指跌0.37%報3559.95點,深證成指跌0.17%報10991.32點,創業板指跌0.24%報2322.63點,科創50指數跌1.06%,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16200億元,較此前一日減少逾3400億元。
市場熱度持續,場內約3300股飄紅,光伏產業鏈股拉升,捷佳偉創20%漲停,海優新材漲約13%;AI應用概念活躍,啟迪設計20%漲停,果麥文化、鼎捷數智漲超16%;醫藥板塊強勢,維康藥業20%漲停,奇正藏藥斬獲3連板;值得注意的是,9連板的西藏旅游盤中一度跳水跌停。
港股方面,國內氮化鎵龍頭英諾賽科大漲超30%,盤中一度飆漲超60%;蔚來漲近9%,中通快遞漲超7%;耀才證券金融跌近20%,信達國際控股跌近12%,南華金融跌約8%。
光伏產業鏈股爆發
光伏產業鏈股盤中發力走高,截至收盤,捷佳偉創20%漲停,海優新材漲約13%,雙良節能、文科股份亦漲停,賽騰股份漲超9%。
消息面上,8月1日,工信部辦公廳印發《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工業節能監察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緊組織實施,于2025年9月30日前將監察結果報送至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機構認為,此舉是對當前各硅料企業的能耗水平、生產運行合規性的再梳理,政府指導下行業供給端優化不斷推進,有望實現落后產能退出。
中金指出,7月中下旬以來,有關光伏多晶硅環節的供給側改革積極信號密集釋放。考慮硅料環節供需矛盾相對深、成本曲線相對陡峭,且位于光伏主產業鏈最上游,光伏“反內卷”供給側拐點或將在硅料環節率先反應。疊加上述積極信號密集釋放,中長期行業利潤中樞有望回歸合理盈利水平,而頭部企業依靠成本優勢,有望實現單位盈利、市占率提升。
中信證券表示,“反內卷”在國內已提升至戰略行動高度,光伏作為當前同質化低價競爭和產能階段性過剩問題突出的行業,是本輪“反內卷”的核心陣地。在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前提下,隨著行業回歸規范化有序競爭,以及潛在供給側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光伏產業鏈有望迎來價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復,基本面有望得以夯實和改善。同時,技術創新仍將是光伏走出同質化競爭困境的根本路徑,具備產品差異化、市場高端化、制造品牌化優勢的廠商有望迎來業績率先反轉和長期成長。
AI應用概念拉升
AI應用概念盤中走勢活躍,截至收盤,啟迪設計20%漲停,果麥文化、鼎捷數智漲超16%,萬興科技、普元信息漲超10%,鄭中設計亦漲停。
消息面上,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會議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演進,要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大、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推動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創新帶應用、以應用促創新的良性循環。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要強化示范引領,通過開放場景等支持技術落地。要著力優化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強化算力、算法和數據供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開源開放生態體系,為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有力支撐。
銀河證券指出,人工智能推動通信行業相關企業再發展,看好硬件端發展高增長。當前,云廠商在AI領域的投入仍有提升空間,主要通過大模型與智能體提供客制化服務,增強客戶黏性。流量入口競爭加劇,推動海外廠商加大算力投入。中長期看,智能體的進化將拓展AI應用領域,帶動生產力和生活方式變革,賦能各行業。硬件端的高投入將形成良性循環,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需求常態化增長。
英諾賽科大漲
港股英諾賽科盤中大幅拉升,一度漲超60%,創歷史新高。截至收盤,該股漲約30%,成交超42億港元。消息面上,英偉達官網更新800V直流電源架構合作商名錄,英諾賽科是本次入選英偉達合作伙伴中唯一的中國芯片企業。這意味著雙方正式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將攜手推動800V直流(800VDC)電源架構在AI數據中心的規模化應用。此次合作將單機房算力密度提升10倍以上,助力單機柜功率密度突破300kW,推動全球AI數據中心正式邁入兆瓦級供電時代。
關于與英偉達的合作事項,英諾賽科隨后回應媒體稱,與英偉達的合作已有一段時間,公司主要憑借大功率氮化鎵技術入圍。不過,目前合作尚處于測試階段,暫未產生實質性訂單。
資料顯示,英諾賽科是一家致力于第三代半導體硅基氮化鎵研發與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采用IDM全產業鏈模式,集芯片設計、外延生長、芯片制造、測試與失效分析于一體,擁有全球最大的8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的生產能力。公司的主要產品涵蓋從低壓到高壓(15V-1200V)的氮化鎵功率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