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盤,再現異動!
7月31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調整,截至今日收盤,滬指下跌1.18%,深證成指跌1.73%,創業板指跌1.66%。從盤面上看,鋼鐵、煤炭、有色等前期過熱的板塊集體大跌,AI、創新藥概念股則逆市上漲。
值得關注的是,臨近收盤時,創新醫療、愛朋醫療、三博腦科等多只腦機接口概念股直線拉升,創新醫療一度逼近漲停。從消息面來看,當天下午,腦機接口板塊迎來一則利好消息。據報道,國家醫保局支持腦機接口等新技術進入臨床并收費。
腦機接口概念股尾盤拉升
7月31日,臨近A股尾盤時分,多只腦機接口概念股突然直線拉升,創新醫療漲幅一度達到9.62%,愛朋醫療一度漲超9%,三博腦科、倍益康、熵基科技、南京熊貓等相關概念股均有拉升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藥概念股當天也逆市走強,截至收盤時,南新制藥、安科生物、貴州百靈、德展健康、奧翔藥業等10多只概念股漲停或漲超10%。
當天下午,據央視新聞報道,為支持藥品和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國家醫保局制定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新增了100多項與醫療新技術相關的價格項目。
據報道,國家醫保局從立項、定價等方面入手,暢通新技術的收費通道,助力滿足臨床急需的新技術新產品加快收益回報。目前已公布的30批立項指南新增涉及新產品新設備的價格項目100多項,基本形成“價格立項與技術創新并行”的格局。比如:
神經系統類立項指南統一設立“腦機接口置入費”“腦機接口適配費”等價格項目,腦機接口技術成熟獲批進入臨床后,可快速進入臨床應用并收費。
耳鼻喉類立項指南統一設立“人工耳蝸植入費”“發音裝置安裝費”等價格項目,鼓勵醫療機構幫助更多患者“聽得見、說得出”。
放射治療類立項指南統一設立“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等價格項目,促進高端醫療設備的臨床轉化應用。
與此同時,為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國家醫保局還制定了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司長王小寧表示,“我們支持高水平的創新藥,在上市初期取得和高投入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實際上就是比較滿意的一個價格水平。而且對于高水平的創新藥,設置一定價格穩定期。第二方面,從掛網流程方面我們給予積極支持,包括采取一省受理各地通行這種聯審通辦的模式,來助力新藥快速推向臨床。”
機構:看好創新藥、腦機接口等結構性機會
當前,全球制藥巨頭對中國創新藥物研發成果認可度不斷提高。2024年全球超5000萬美元首付款的BD合作中,超30%來自中國,海外資本以市場化行為驗證了中國創新藥的臨床競爭力,有助于市場形成長期的價值錨。
據生物科技信息平臺“藥時代”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創新藥企出海交易超50項,其中,18項總額超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548億元),交易總額超過480億美元。
進入下半年,BD大單依舊不斷。7月28日,恒瑞醫藥公告稱,公司與葛蘭素史克達成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和至多11個項目的全球獨家許可的獨家選擇權有償許可給GSK。根據協議,GSK將向恒瑞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公司將有資格獲得未來基于成功開發、注冊和銷售里程碑付款的潛在總金額約120億美元。按此計算,這筆交易授權的最高金額將達到125億美元。
廣發證券表示,這輪創新藥的價值重估BD只是一個促發點,未來的重心仍是要找到各個治療領域全球最好的藥,去兌現出海品種的臨床價值。西南證券表示,BD加速創新藥重估,后續持續看好創新藥及產業鏈、AI醫療、腦機接口等結構性機會。
政策方面,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7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同月,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正式啟動。另外,7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集采“反內卷”,不再以最低價作為參考,提高質量保證要求,釋放積極信號。
國信證券指出,集采優化有望將醫藥行業從過度的價格戰中解脫出來,轉向更加注重質量和價值的競爭。市場份額將逐漸集中到行業領先的優質企業手中,從而推動行業的整合和優化。尤其是在過去因價格競爭過于激烈而被壓制的仿制藥和器械龍頭,將在此政策下迎來價值重估的機會。建議關注非藥低估值補漲機會。
中信證券表示,近期,高層多次明確提出“反內卷”“集采優化不再唯低價論”等原則,支持創新藥械產業發展。產業政策拐點信號明確,醫療器械板塊估值和業績有望迎來修復,重點提示關注醫療器械拐點投資機會。建議從國內集采優化受益+出口持續突破維度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