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概念股異動!
9月15日,在A股市場上,部分預制菜概念股異動,得利斯一字漲停,三江購物盤中一度直線漲停,惠發食品也一度觸板,國聯水產、天康生物、千味央廚等紛紛拉升。
最近幾天,“羅永浩吐槽西貝預制菜”事件持續發酵。對此,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紛紛發表文章,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理解什么叫預制菜,以及對待預制菜應如何保持理性思考。有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化、透明化、創新化發展,是預制菜產業的未來之路。
而就在剛剛,西貝就預制菜事件發布致歉信:深刻意識到西貝的生產工藝與顧客的期望有較大差異。將盡可能把中央廚房前置加工工藝調整到門店現場加工。
預制菜概念股異動
隨著“預制菜”相關話題的持續發酵,A股相關概念股也“蠢蠢欲動”。
今日開盤后,得利斯一字漲停;惠發食品盤中也大幅拉升,開盤十多分鐘就封住漲停板,隨后又打開;而臨近午盤時,三江購物又被直線拉升至漲停。國聯水產盤中也一度大漲超12%,蓋世食品一度大漲近20%,天康生物、千味央廚、寶立食品等均有拉升動作。
從消息面來看,西貝餐飲與羅永浩就預制菜起爭論引爆網絡,相關討論也持續升溫。9月13日,羅永浩曾表示“停戰”。然而,9月14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的表態截圖完整版流出,除了宣稱西貝從今以后打明牌、向胖東來學習外,還把羅永浩稱為“網絡黑嘴”。隨后,羅永浩在直播中斥責賈國龍,并發文稱“那件事我們沒法揭過去了”。
9月15日凌晨,羅永浩再度在社交平臺發聲,并邀請賈國龍當面直播對話。羅永浩稱,這樣的對話不僅能夠澄清西貝是否使用預制菜的真相,并對中國預制菜產業和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9月15日下午,西貝官方發布致歉信稱,為了滿足廣大顧客的需求,讓顧客擁有更好的體驗,將盡可能把中央廚房前置加工工藝調整到門店現場加工。2025年10月1日前,西貝全國門店會陸續完成以下調整:
1.西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調的菜品,調整為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
2.兒童餐吃光光牛肉燜飯牛肉醬,調整為門店現炒。
3.兒童餐牛肉餅,調整為門店現做牛肉餅。
4.兒童餐鱈魚條,調整為門店原切大黃魚現炸現烤。
5.烤羊肉串,調整為在門店現切、現串、現烤。
6.豬排燴酸菜中豬排半成品,調整為生排骨,在門店現炒。
7.酥皮肉夾饃鹵肉,調整為生肉在門店現鹵。
8.手撕椒麻雞,調整為生雞在門店現煮。
9.燕麥小米粥中的金瓜泥,調整為門店現熬小米粥,加入新鮮金瓜片熬制。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集體發文
針對預制菜相關問題,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接連發聲。
9月14日,人民日報微博發布人民微評稱,此事引發全民關注,不僅在于它關乎日常餐飲,還關乎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僅關乎某家企業,還關乎行業健康發展。在紛擾一時的熱議中,與其站隊,不如站“對”:在“爭鋒”中凝聚共識,在熱議中尋找治理良策。如何更清晰界定預制菜標準?如何減少信息不對稱?如何在便捷服務的同時確保餐飲品質?預制菜討論中的3個如何,值得思考。
評論指出,關于預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讓消費者主動選擇。預制菜的真正挑戰不在于技術層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費者的信任紐帶。餐飲業發展,終究要服務于人。餐飲業發展,既要追求高效便捷,更要滿足公眾吃得安心、吃得明白的剛需。這場討論,要走向理性和建設性:以治理優化預制菜發展環境,推動企業行為規范與消費者的知情選擇。贏取公眾信賴,行業發展才能有美好未來。
9月14日,央視新聞也發表文章稱,去年有關部門就發布過相關通知,明確了預制菜的定義、哪些食品不屬于預制菜等。2024年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其中明確:預制菜也稱預制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
目前消費者普遍關注餐飲環節預制菜使用情況,《通知》要求,各有關部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照預制菜原輔料、加工工藝、產品范圍、貯藏運輸、食用方式等要求從事預制菜生產經營活動。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新華社13日評論該事件稱,討論甚至爭議背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預制菜是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其良性發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需求,是行業需要深刻思考的話題。
近年來,多地采取諸多舉措,助力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湖南提出通過構建預制菜冷鏈物流體系、培育預制菜產業品牌、建設綠色優質原料基地等手段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山東也提出,充分發揮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一批預制菜產業高地和產業集群。
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化、透明化、創新化發展,是預制菜產業的未來之路。一是加快出臺相應國家標準,為行業發展提供依據。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國家標準,為預制菜生產、運輸、處理等全流程提供參照。同時,鼓勵相關企業進行創新,在保鮮、干燥等技術上持續突破,為行業發展賦能。二是推進餐飲行業的預制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三是為消費者提供暢通的申訴渠道,筑牢食品安全法律底線。
從預制菜行業規模來看,華鑫證券此前發布的研報指出,我國預制菜行業保持高增態勢,2019—2022年收入CAGR為19%,預計2025年可達4757億元,人均預制菜消費量從2013年5.4kg增至2022年9.1kg,但滲透率10%—15%對比海外成熟國家滲透率60%仍有明顯空間。復盤美國、日本預制菜發展歷程,中國預制菜仍有近10年的成長期。預計隨行業競爭格局穩定后,我國市場出清疊加頭部企業橫向并購將實現市場集中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