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直沖5000億美元,OpenAI上市傳來新消息。
8月20日,OpenAI首席財務官Sarah Friar公開表示,將考慮在未來某個時間點上市,再一次引發了投資者對OpenAI上市計劃的關注。
事實上,這并非OpenAI首次透露上市進展,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盡管自己主導著OpenAI的多項戰略級項目,但上市企業領導者需具備應對復雜投資者關系與監管環境的綜合能力,他自認缺乏上市公司CEO所需的核心管理素質與市場敏感度,并非最優人選。當被問及公司上市可能性時,他表示,“確信公司終將走向上市”,但對上市后繼續擔任CEO則持保留態度。
作為AI領域的超級明星公司,OpenAI自成立起就完成了多輪融資,微軟是其早期最重要的投資人。近兩年,隨著ChatGPT的發布,OpenAI奠定了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獲得了多輪融資,估值也如坐上火箭般一路飆升。
今年3月31日,OpenAI宣布在軟銀集團領投的新一輪融資中籌集400億美元,投資后估值達到3000億美元。不過,根據投資條款,OpenAI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重組為一家獨立的營利性公司,否則軟銀等對OpenAI的投資可能會減少1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
據了解,OpenAI最初是作為非營利組織成立的,定位是促進AI的發展。后來,隨著大模型訓練對計算需求的增加,OpenAI需要更多融資支持。2019年,為獲取投資,OpenAI增設一營利性有限子公司作為募集資金的工具,并從微軟獲得了10億美元的融資。當時,OpenAI為營利實體設計了“利潤上限限制”,第一輪投資者的回報上限為其投資的100倍,任何超出這個數額的回報都歸原來的非營利實體所有。
去年12月,OpenAI公布了一項重組計劃,擬轉型為公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期望借此吸引更多投資,擺脫非營利架構的束縛。但這一計劃面對來自監管及社會各方的重重壓力,OpenAI不得不改變重組策略。今年5月,OpenAI宣布將繼續由非營利性母公司控制,同時推進營利性部門結構調整計劃,把非營利機構的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轉換為公益企業。
新的重組策略公布后,Sarah Friar在今年5月末出席都柏林科技峰會時公開表示,公司正在進行的組織重組為未來可能的首次公開募股鋪平了道路,但能否順利上市還需視公司自身的準備程度以及資本市場的整體氛圍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初,據外媒報道,OpenAI已融資83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黑石集團、TPG、T.Rowe等。8月6日,OpenAI估值又傳來新變動。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OpenAI正以約5000億美元的估值對現任和前任員工潛在的股票二次出售展開初步談判。若股票二次出售的交易成功,OpenAI的賬面估值將較此前的3000億美元估值增長約三分之二,并將一舉超越SpaceX,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獨角獸。
也就是說,OpenAI目前正在推進兩筆交易:一筆是由軟銀主導的融資交易,對OpenAI的估值為3000億美元,預計要到今年年底才完成;另一筆是員工股份在二級市場的出售(即老股轉讓),這筆交易將讓OpenAI的估值達到驚人的5000億美元。
作為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OpenAI估值達到5000億美元的底氣從何而來?有投資者表示,OpenAI以5000億美元進行估值的邏輯很簡單:假設全球ChatGPT的用戶能達到20億,每位用戶每月帶來5美元收入,年收入即可達到1200億美元,僅憑這一點,就能支撐一家市值1.5萬億美元的公司。不過最新數據顯示,OpenAI的旗艦產品ChatGPT的周活躍用戶數突破7億,但其中的付費用戶僅有10%,其年化收入目前是120億美元,距離1200億美元還有較大的差距。
市場人士分析,AI行業如今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階段,資本市場對AI企業的關注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OpenAI若能成功上市,將有機會獲得更充裕的資金,從而可以進一步加大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加速拓展業務版圖,在與競爭對手的競賽中保持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