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于下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預計經濟轉型將成為重點主題。日前德勤就此提出多項建議,當中包括多項措施以提升港股市場流動性,以及完善科創生態圈。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表示,香港在全球資本流動、科技創新及國家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站在轉型創新的關鍵時期,香港須不斷求進求變,憑借自身優勢服務國家所需,并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以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增長。
吸引資金并連接海內外市場
德勤建議采取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服務業,包括提升股市流動性、吸引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同時加強對內地企業 “走出去” 的支援。就提升市場活力方面,具體建議包括分階段延長港股交易時段、擴大港股通的投資者基礎、通過稅務優化吸引國際企業雙重上市、優化上市審批、提升中小市值股票流動性等。
其中,德勤建議分階段延長港股交易時段,首先將港股每日收市時間延長至下午6時,未來甚至研究推行24小時交易,以吸引全球投資者及提升上市吸引力。歐振興認為,延長股市交易時間是大勢所趨,此舉有助香港與國際市場接軌,并吸引更多中東等不同時區的資金。
港交所自2018年改革上市制度以來,容許更多生物科技公司、創新企業及采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在港上市,相關市場發展亦日漸成熟。然而,現行規例對“創新產業”的定義較為模糊,而“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活動近年亦有所放緩。
歐振興表示,為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建議拓闊“創新產業”所規定的范圍、放寬“同股不同權”公司特權投票比例限制,以及調整第二上市門檻。此外,歐振興還建議擴大“科技企業專線”下保密申請的適用范圍,并推出全新的“海外公司上市專線”,以吸引及支援已在海外上市的內地及國際企業來港掛牌。
德勤中國香港政府及公共服務行業主管合伙人胡家威表示,在香港政府全力推動總部經濟的背景下,去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創下新高,達到9960家。隨著內地企業進一步實現全球化轉型,香港作為連接國家與世界的專業支援平臺,可在融資、資訊及推廣,以及人員流動三方面加強配套,以鞏固香港作為出海平臺的優勢。為加強助力企業“走出去”,德勤建議成立“出海企業信貸風險分擔基金”以及“企業出海服務辦公室”,并推出專用商務簽證,以便利跨境商務活動。
支持打造數字資產生態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重塑各行各業,德勤認為,政府應聚焦香港的優勢領域,例如金融科技、醫療、物流及工程建筑,進行重點發展及針對性投資。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人工智能自主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政府應鼓勵業界參與開源倡議、采用開源標準和加入相關組織。
低空經濟為智慧城市發展開拓新領域。德勤建議擴大監管沙盒范圍,涵蓋載客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自動化城市巡檢系統及人工智能空中交通管理等先進應用,進一步探索城市交通的新可能。基建方面,可推動垂直起降場及充電設施建設,并建立低空智能網絡,實現多模式交通的無縫銜接。此外,將低空基建融入城市規劃,其中包括北部都會區等重點發展地區,將有助擴展低空經濟營運規模,推動香港智慧城市愿景落地。
德勤支持政府構建打造值得信賴和著重創新的數字資產生態圈,并建議擴展產品種類以提升市場流動性,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探索金融創新應用。同時,應探索穩定幣的安全合規應用,以支援內地企業拓展全球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