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中國首個針對儲能用鋰電池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4240-2024正式實施。據了解,GB 44240-2024從單體電池到電池組系統均制定了嚴格的安全要求。比如,新增振動、加速沖擊、淺刺、強制放電等測試項目,重點考察電池在極端條件下的安全性,其中,淺刺測試要求電池在Φ5mm耐高溫鋼針刺入10mm或電池厚度的30%后,1小時內不起火、不爆炸。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標準總監唐亮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此前,全國層面尚無專門針對儲能用鋰電池安全方面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儲能系統用鋰離子電池的設計生產、監督管理和使用等環節亟須明確安全性要求標準。
阿特斯儲能負責人也十分認可儲能領域首個強制性國標的意義。“該標準聚焦儲能產品安全特性,吸納綜合了IEC、UL、UN等多項國際儲能標準的關鍵測試項目,但與國際標準間也有顯著差異。政策監管的加強對行業規范化有促進意義,對產業發展的作用待市場檢驗。”上述人士表示。
在唐亮看來,GB 44240-2024正式實施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提升行業準入門檻,促進行業規范化;二是推動技術升級與創新;三是促進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GB 44240-2024通過強制性安全要求,打破了‘低質低價’的惡性循環,迫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安全性能提升來競爭,市場有望從價格戰轉向技術競爭。”
在與田慶軍交流中,他提到了中國能建2025年度儲能招標集采的情況,總計25GWh的訂單共有70家企業投標參與角逐,磷酸鐵鋰系統報價最低至0.37元/Wh,結果顯示有31家企業入圍。
“中國能建是央企,在高標準、高門檻的要求下仍然有70家企業參與投標,說明行業集約化程度遠遠不夠,價格‘內卷’是必然,但并不是行業所樂見的。”田慶軍表示,很多儲能產品已經低于成本價銷售,給行業埋下隱患,通過大規模火燒測試等方式,讓部分企業知難而退,也有助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熱失控測試需要300萬元成本,大規模火燒測試需要上千萬元。”田慶軍判斷,國內儲能行業良莠不齊,儲能廠商主體過多,隨著行業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弱、缺乏核心技術能力的儲能廠商會加速出局。“這些廠商沒有技術能力通過安全規范,也缺乏資金實力進行熱失控測試、火燒測試等。”
不過,也有受訪人士提醒,盡管標準提高了準入門檻,但中小企業的技術升級需要時間和資金,短期內可能加劇競爭壓力。“行業破解‘內卷’還需諸如成本補償機制等配套政策和市場成熟度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