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7月社融增量保持同比多增,7月M2同比增長8.8%,“剪刀差”收窄資金活化程度提升;中國已要求本土企業避免使用英偉達H20芯片?外交部回應;財政部加大力度支持提升特殊教育學校辦學能力水平;兩部門征求意見:輔助駕駛不能當自動駕駛,未經備案OTA不得升級;國家發改委:今年188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投資補助資金下達完畢;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8組衛星;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道指漲1.04%,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2.08%。
隔夜外盤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道指漲1.04%,標普500指數漲0.32%,納指漲0.14%。其中,納指、標普500指數續創歷史收盤新高。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微軟、奈飛、Meta跌超1%;AMD漲超5%。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2.08%。小牛電動漲逾17%,小馬智行漲超7%,阿里巴巴、百度、理想汽車漲近4%。
熱點聚焦
一、7月金融數據出爐
過去一個月,金融總量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人民銀行8月13日發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8%,繼續體現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數據顯示,在M2同比增速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的同時,截至7月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也較上月上升1個百分點至5.6%。相對于包含定期存款的M2,M1中主要包括現金、企業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寶和微信錢包等隨時可用的“活錢”。4月以來,M1與M2增速“剪刀差”持續收窄,體現出當前資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環效率提高,各項穩市場穩預期政策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隨著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社會融資規模指標能夠更全面刻畫金融總量增長的全景。數據顯示,前7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3.9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12萬億元,顯示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繼續保持同比多增態勢。
二、中國已要求本土企業避免使用英偉達H20芯片?外交部回應
8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答記者問。有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已要求本土企業避免使用英偉達H20芯片,尤其是用于政府或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工作。此前,中國監管機構已就芯片安全隱患問題約談英偉達表達擔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情況。
要聞精選
公司新聞
主題機會
1、商業航天高景氣延續 衛星互聯網建設與發射節奏全面提速
8月13日,商業航天概念依舊活躍。消息面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軍民所表示,自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之后,保持逐年增長態勢,2024年達到2.3萬億元,復合增長率約22%,預計2025年將增至2.8萬億元。另外,國網星座3組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近日成功發射入軌。9天3發,高密度的發射節奏,顯示出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正在提速。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厚積薄發,商業發射場、商業衛星初步獲得可靠性認證。
民生證券表示,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路徑正持續清晰,在制造端,技術革新為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在發射端,商業航天發射場的投用與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發展,將顯著降低發射成本、提升運力。此外,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突破,更是為產業開辟了廣闊而持久的需求空間。相關行業分析師表示,對于萬顆衛星規模的衛星互聯網來說,真正的密集組網還要依靠民商火箭充分進入市場。隨著千帆星座發布最新發射招標,多款民商可復用火箭首飛在即,這一節點并不遙遠。在星箭制造、發射和衛星應用的鏈條上,除了近年來新涌現的商業火箭、衛星公司,還分布著眾多航天板塊的上市公司。隨著組網提速,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進一步受到關注。
相關概念公司有臻鐳科技、航天科技、宗申動力等。
2、首屆全球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舉行 人形機器人板塊迎催化
據報道,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將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聚焦“體育+藝術+應用”融合,推動機器人運動能力與真實場景落地。來自全球五大洲16個國家的280支隊伍、500余臺人形機器人將展開26個賽項、538個比賽項目的競技對決。
本次運動會的特色在于,這是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更聚焦于那些具有類人形態和具身智能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的關鍵節點。隨著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工業、服務、家庭等多元場景需求的逐步激活,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邊界有望持續拓寬,其產業規模的增長將呈現跨越性態勢。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加速,人形機器人量產路線逐漸清晰背景下,伺服電機、減速器、AI算法等核心環節的需求有望提前釋放,具備技術儲備與量產能力的產業鏈企業將率先受益。
相關概念公司有長盛軸承、震裕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