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賽道大爆發。
7月29日,A股、港股市場創新藥板塊再度全線爆發,多只個股大漲超10%。消息面上,創新藥賽道大漲主要受業績超預期、海外大訂單與政策三大利好驅動。
展望后市,券商機構分析稱,目前創新藥仍是醫藥行業中產業趨勢最明確且具備未來成長空間的賽道,結合業績增速來看,當前創新藥板塊的估值仍具有吸引力,外資對港股創新藥的配置也有提升空間。
全線爆發
7月29日,A股醫藥股集體大漲,CRO、創新藥方向領漲,截至午間收盤,藥石科技、泰格醫藥、微芯生物、前沿生物、廣生堂大漲超10%,九洲藥業、辰欣藥業、奧翔藥業等多股漲停,昭衍新藥、藥明康德、凱萊英等個股跟漲。
港股創新藥板塊亦全線爆發,藥明康德大漲超10%,先聲藥業、綠葉制藥漲超8%,泰格醫藥漲超7%,石藥集團、微創醫療漲超6%。
從消息面來看,今日創新藥賽道的爆發主要受以下三大利好刺激:
其一是,業績的利好。7月28日晚間,藥明康德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07.99億元,同比增長20.6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6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1.92%。公司同時宣布上調全年收入預期至425億元—435億元,并啟動首次中期分紅,釋放出對行業前景的強烈信心。
其二是,創新藥出海的利好。繼三生制藥、中國生物制藥斬獲海外大單后,恒瑞醫藥7月28日晚間公告與生物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達成協議;GSK將向恒瑞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的潛在總金額約120億美元。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呼吸系統疾病、腫瘤及自身免疫領域的12個項目,其中多款候選藥物已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GSK將主導海外臨床試驗及商業化,而恒瑞則保留中國區權益,這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為中國創新藥出海提供了新范式。
其三是,政策端的利好。據國家醫保局7月29日消息,為落實《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創新藥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近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系列座談會第四場,1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結合自身專業、行業特點,聚焦創新藥研發現狀、難點、發展方向等深入交流,并提出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負責同志介紹了醫保支持創新藥研發的政策導向,提出將充分發揮醫保數據資源優勢支持創新藥研發立項,支持臨床真療效、患者真獲益的“真創新”,鼓勵醫藥企業拓展創新寬度和深度,避免行業過度內卷,實現差異化創新,并就如何用好醫保數據支持創新藥立項研發問題與各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進行了探討。
另據國家藥監局的統計數據,我國上半年批準創新藥43個,同比增長59%,接近2024年批準創新藥48個的全年數量。
后市如何演繹
站在當前時點,有分析指出,中國創新藥產業正處于政策面與基本面雙重驅動期,板塊正迎來價值重估。
交銀國際證券認為,本輪港股創新藥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價值重估,與美股醫藥巨頭相比,當前估值仍具吸引力。上半年內資持續通過港股通加倉,而外資在創新藥中的倉位處于底部。
光大證券也指出,當前創新藥板塊估值仍具吸引力,寬基對創新藥板塊的配置遠未見頂,外資對港股創新藥的配置也有提升空間。
中泰證券表示,從基本面來看,創新藥仍是當前醫藥板塊中產業趨勢最為明確且具備未來成長空間的子行業,該機構認為全年維度創新藥作為醫藥板塊的投資主線不會變化。此外,隨著財報陸續披露,CRO&CDMO、GLP-1等景氣賽道、困境反轉的原料藥等表現亮眼,中泰證券建議繼續積極布局有望逐步走出拐點的細分板塊,如CRO&CDMO、科研上游、特色原料藥等。
愛建證券指出,創新藥板塊熱度不減、結構性行情顯現,看好中國創新藥出海的產業趨勢,繼續維持全年醫藥科技牛市的判斷,重點跟蹤ADC、雙抗等核心優勢賽道,跟蹤產業催化和BD進展。
來自行業大數據服務提供商醫藥魔方的統計顯示:2024年我國藥企共完成94筆對海外授權交易,總交易金額為51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36%;2025年上半年,我國藥企對海外的授權總金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金額,達到6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58億元)。交易形態上,從傳統單產品授權逐步向平臺型授權、組合交易和深度臨床協同方向演進,反映出中國創新藥在管線結構、數據質量和海外注冊能力上顯著提升。
光大證券指出,考慮到部分創新藥公司BD交易持續催化、細分賽道及正處于轉型階段的公司或有積極變化,應當積極關注板塊高質量標的、增加板塊配置。細分子板塊內的部分優質企業的股價下行風險有限,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建議關注板塊高質量、低估值公司的價值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