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深交所發布關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調整的公告,調入港股三花智控,名單調整于今日生效。
今年6月,三花智控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今年第七家“A+H”公司,隨著公司在香港市場價格穩定期結束且相應A股上市滿10個交易日,符合《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并被納入港股通標的。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赤峰黃金、鈞達股份、寧德時代、恒瑞醫藥、吉宏股份、海天味業等多家“A+H”公司先后被納入港股通。
又有“A+H”公司被納入港股通
7月21日,深交所公告,因三花智控(02050)在香港市場價格穩定期結束且相應A股上市滿10個交易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發生調整并自2025年7月21日起生效。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三花智控以外,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A+H”公司被納入港股通標的。
赤峰黃金(06693)于4月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吉宏股份(02603)5月被納入;6月有三家“A+H”公司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分別是鈞達股份(02865)、寧德時代(03750)、恒瑞醫藥(01276);7月17日,海天味業(03288)也被納入港股通標的。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160家“A+H”公司中,共計156家公司已經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占全部港股通標的的28%。
內地和香港市場協同效應持續釋放
“A+H”公司頻頻被納入港股通標的背后,是A股公司赴港上市積極性提升。
今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續升溫。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7日,年內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
7月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再度迎來了一波小高峰。中國證監會網站最新數據顯示,7月1日至11日,已有11家A股公司遞交港股上市備案申請。
另外,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41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申請正在受理中(包含備案成功、尚未備案以及正在備案公司)。
監管制度優化,是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主要推動因素。
一方面,中國證監會于去年4月19日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并且加快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備案審批速度。另一方面,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不斷優化措施吸引A股公司到港上市,如為百億港元市值以上的A股公司開設快速審核通道,讓A股公司聆訊更為順暢,與此同時,今年5月,港交所還開設“科企”專線,為優質科技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
“A+H”公司受資金追捧
不同于以往H股股價低于A股股價的情形,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不少“A+H”公司的H股價格已超過A股股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信心。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8日,160家“A+H”公司中,有155家A股股價對港股存在溢價。
值得關注的是,5家A股股價對港股出現折價的公司中,寧德時代和恒瑞醫藥均是今年成功赴港上市公司的A股。
截至7月18日收盤,寧德時代AH股溢價率為-24.63%,即A股股價低于H股股價超24%,另外,恒瑞醫藥AH股溢價率約為-11.64%。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AH股溢價水平有所回落。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年內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下降11.69%。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以來,AH溢價指數持續走低,反映內地政策轉向和低利率環境下南向資金對H股的重新定價。其中,優質A股赴港上市擴大了溢價指數下行空間,提升港股流動性,緩解H股因流動性不足帶來的折價,推動兩地估值差距收窄。總體來看,內地政策調整、南向資金結構變化以及優質資產的持續上市,共同驅動AH溢價指數持續下行,反映出港股市場流動性改善和價值重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