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歐核心智選混合基金因募集規模突破20億元提前結束發行,成為第二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中首只規模破20億元的產品,發行節奏顯著快于預期。
業內人士指出,浮動費率基金通過將管理費與投資者收益直接掛鉤,實現“多賺多收、少賺少收”,在利益共擔的機制下,有望強化基金經理的責任感與長期投資動力。
近年來,公募基金費率改革不斷提速。自證監會今年5月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來,浮動費率機制被視為行業重點試點方向。此次中歐核心智選的提前結募,反映出該類產品正獲得市場快速認可。
首只超20億元浮費產品提前結募
8月12日,據渠道消息,中歐核心智選混合基金因募集規模突破20億元,提前結束發行,成為第二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中首只規模破20億元的產品。
資料顯示,中歐核心智選原定募集期為8月4日至8月15日,主銷渠道為興業銀行。公告顯示,本基金管理人決定將募集截止日提前至8月12日,當日為最后一個募集日,銷售機構在當日的具體業務安排以各自規定為準。自8月13日起,該基金不再接受投資者認購申請。
中歐核心智選與易方達價值回報、建信醫療創新同屬第二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于8月4日同步首發。與東方紅核心價值等首批產品類似,該類基金采用“多賺多收、少賺少收”的管理費率機制,將基金管理人的收入與投資者收益直接掛鉤。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費率模式有助于強化投資管理與持有人利益的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此次第二批12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于7月24日集中獲批。其中5家為首次申報,7家則已參與過首批產品的發行。此次提前結募,也意味著第二批產品的競爭已提前進入“沖刺階段”。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浮動費率機制逐漸被投資者接受,該類基金有望在中長期投資者中形成穩定受眾。但在實際操作中,產品業績波動、投資者教育與銷售渠道匹配等因素,仍將決定其最終能否在公募市場站穩腳跟。
強化利益共擔,與投資者同進退
浮動費率產品有何優勢?中歐基金分析稱,優化后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將管理費率與投資者的持有時間、投資回報掛鉤,并設置非對稱的上下浮動費率,相較對管理人的激勵,更強調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具體而言,將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的利益更加緊密地綁定在一起,激勵基金經理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基金經理在追求業績增長的同時,也會更加注重風險管理,避免過度冒險導致基金凈值大幅下跌。
中歐基金認為,浮動管理費率新機制充分體現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有助于促使基金公司從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注重投資回報,引導行業形成以業績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也彰顯了公募基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義義務,促進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增強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信任,切實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分析稱,在收費機制上,新一代浮動費率基金實現了更高精度的匹配——費率標準細化至單筆份額,避免了傳統“大鍋飯”式的平均收費。在激勵約束方面,超額收益由管理人與持有人共享,而當業績不及預期時,管理人需返還部分管理費,實現“雙向”綁定,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
不僅如此,浮動管理費率機制的運作模式也更加開放靈活。根據不同持有期限設定差異化收費結構,既鼓勵長期持有,又兼顧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同時,考核體系緊扣業績比較基準,力求減少投資風格漂移,引導管理人充分發揮主動管理能力,持續提升投資回報。
公募費率改革有序推進
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建立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機制,即“浮動費率基金”。據證監會官網信息,5月16日,首批26家基金管理人上報了相關產品,這也是《行動方案》落地后首批申報的新模式浮動費率基金。
中歐基金表示,新一代浮動費率產品的推出,意味著我國公募基金費率改革進入新階段。此前,主動權益類基金普遍采用固定費率模式,按基金資產凈值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費。2023年7月,證監會啟動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試點,提出在堅持固定費率為主的基礎上,引入更多浮動費率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差異化選擇。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今年《行動方案》提出25條舉措,核心邏輯錨定“投資者利益至上”,聚焦投資者回報與行業可持續發展。針對主動權益類基金,《行動方案》要求在一年內,引導頭部機構發行的浮動費率產品數量不少于其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總數的60%,并在試行一年后評估效果、優化完善,逐步向全行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