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能源局《關于組織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第一批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重點提及虛擬電廠試點,這一政策信號迅速點燃資本市場熱情,虛擬電廠概念板塊持續走高。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虛擬電廠作為能源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載體,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協鑫能科(002015.SZ)作為能源數字化與清潔化轉型的頭部企業,已在虛擬電廠領域構建從資源聚合到市場交易的全鏈條能力,其創新實踐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標桿樣本。
虛擬電廠本質是通過信息技術聚合分布式能源資源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其作為“正電廠”或“負電廠”參與電力市場調峰的獨特屬性,恰好直擊當前能源轉型的痛點。目前我國光伏、風電裝機占比已超40%,間歇性、波動性等特性導致電網平衡壓力驟增。國家電網測算顯示,通過虛擬電廠滿足5%的峰值負荷需求,可節約6000萬—7000萬千瓦裝機投資,僅需傳統電源建設成本的10%—15%。
目前,協鑫能科已通過“技術+資產+生態”的三維布局,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在江蘇省虛擬電廠可調負荷規模達550MW,占省內實際可調負荷規模的30%,需求響應規模約500MW,兩項指標均居省內前列。這一成績源于其“能源資產+能源服務”雙輪驅動戰略的深度落地——通過將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站、用戶側儲能和工業負荷等納入虛擬電廠運營平臺,協鑫能科形成了覆蓋“資源聚合—市場交易—碳能聯動—用戶運營”的四位一體服務價值鏈。
在技術層面,公司持續優化虛擬電廠數字化平臺,與智能化軟硬件企業開展創新合作,通過示范項目積累技術與運營經驗;資產層面,依托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資產組合(含分布式光伏、儲能電站等),形成“物理資產保底收益+市場化服務彈性收益”的雙重收益結構;生態層面,基于售電、綠電、綠證等產品優勢,為電網、工商業客戶提供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深度挖掘可調負荷資源。
協鑫能科正在從傳統重資產能源生產企業向輕資產、高毛利率能源服務企業轉型。除江蘇市場外,公司已在全國多區域拓展虛擬電廠業務,通過跨區域服務網絡布局、數字化平臺能力建設及標準化產品體系輸出,逐步實現“千家萬戶皆可發電、人人參與能源調節”的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