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涌入港股市場,凈流入金額超7300億港元,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在政策指引下,南向資金逐漸成為港股市場的中堅力量。
上半年凈流入額創歷史同期新高
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場持續走高,恒生指數累計上漲20%,恒生科技指數漲幅亦達到18.68%,漲幅在全球重要指數中名列前茅。港股通為港股市場貢獻了大量資金流入,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上半年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7311.93億港元,創歷史同期新高,與歷史全年數據相比,僅次于2024年的8078.69億港元。
按月份來看,今年1~4月,南向資金連續4個月凈流入在1000億港元以上,而港股通開通以來,僅有7個月單月凈流入金額超過1000億港元。今年4月,南向資金凈流入1666.72億港元,月度凈流入額高居歷史第二。從南向資金買賣總額來看,今年2月合計買賣總額創下單月歷史新高,達到2.62萬億港元。
從單日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南向資金參與的交易日累計有115個,其中96個為成交凈流入,占比達到83.48%。4月9日,南向資金凈流入355.86億港元,創下港股通開通以來單日新高。
結合行情來看,南向資金整體呈現“越跌越買”的態勢,上半年共有30個交易日凈流入超百億港元,其中有16個交易日恒生指數收跌,占比超過53%。如4月7日,恒生指數大跌13.22%,恒生科技指數大跌17.16%,南向資金仍堅定加倉,單日凈流入153.73億港元。
成交額占比提升至40%以上
近年來,南向資金在港股市場的參與度明顯提升。按交易額占比來看,2015年南向資金合計買賣總額占港股市場成交額的比例僅為2.98%,隨后逐年增長,到2021年首次突破20%大關,2024年達到34.63%。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參與港股市場活躍度提升明顯,前5個月這一比例提升至43.12%(注:港交所還未公布6月總成交數據),即港股市場超四成的成交額來自港股通。
南向資金加大對港股的配置力度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其一,互聯互通股票標的范圍持續擴大,2023年3月將恒生綜合指數內符合有關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國公司股票納入港股通標的范圍。2024年6月,進一步擴大滬深港通ETF標的范圍,降低ETF納入規模要求。其二,稅收優惠政策延續,滬港通、深港通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執行至2027年,有力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中銀證券認為,隨著內地資金的不斷流入,港股市場或將迎來新的機遇,尤其是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政策不斷放寬的大背景下,港股不僅吸引了大量來自內地的資金,還進一步增強了與全球資本的聯動性。香港市場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具備更高的流動性和多元化投資機會。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香港金融市場的成熟,港股將成為投資者拓展亞洲市場、捕捉全球投資機會的理想平臺。
銀行板塊獲大幅加倉
按申萬港股行業分類來看,截至6月30日,相比2024年末,港股通對29個行業的持股市值出現增長,其中銀行、醫藥生物、傳媒、電子、商貿零售的持股市值增長最多,均在1000億港元以上;僅有建筑材料、電力設備兩個行業的持股市值出現下降。
銀行股今年以來獲南向資金青睞。截至6月30日,港股通持股市值超1000億港元的11只個股中,有4只為銀行股,包括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匯豐控股、中國銀行。按持股數量變動來看,港股通對中銀香港、渣打集團、招商銀行的持股數量較去年末實現翻倍,增幅分別達到289.73%、142.65%、114.23%。
上半年港股銀行股表現亮眼,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上半年上漲25.94%,在恒生重點指數中漲幅居首,青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中銀香港等5只個股累計漲幅均在40%以上。
此外,“A+H”的銀行股中,H股相較其A股均有一定比例的折價,也就是說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更具有配置性價比,因此受南向資金的青睞。
數據寶統計,截至7月2日,15只“A+H”的銀行股中,有13只個股A股溢價率在10%以上,鄭州銀行居首,溢價率達到93.61%,其A股市凈率為0.43倍,滾動股息率為0.95%,港股市凈率僅為0.22倍,滾動股息率則為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