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xAI,又可以繼續在AI牌桌上“燒錢”了。
據摩根士丹利日前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的最新聲明,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xAI已完成總計10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其中包括50億美元債務融資和50億美元股權融資。這是xAI繼去年12月60億美元融資后的又一輪大額融資,目前xAI總融資額已超200億美元。
在本輪融資中,摩根士丹利擔任了50億美元債務融資的顧問,并表示其債務融資獲得超額認購,吸引了全球債務投資者參與。摩根士丹利在推文中強調,xAI還另外獲得了50億美元戰略股權融資,“債務與股權組合有效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大幅拓展xAI的可融資渠道”。
100億美元融資過程波折不斷
“股+債”組合拳的設計,一方面降低了整體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股權過度稀釋。其債務融資獲超額認購,表明即使在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系破裂后,投資者依然向馬斯克投了“信任票”。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種組合的核心是平衡短期現金流與長期股權價值:債權端扛住“燒錢壓力”,股權端則綁定頂級資源,為長期投入注入“穩定彈藥”,支撐xAI的“算力軍備賽”。
不過,雖然融資最終順利完成,但過程卻波折不斷。
據外媒報道,xAI起初為完成50億美元債務融資,不得不提高定價以吸引投資者。新方案涵蓋30億美元債券,收益率達12.5%;10億美元固定利率定期貸款,利率同樣為12.5%;以及10億美元B類定期貸款,定價為基準利率上浮7.25個百分點,發行價為96美分。這一調整足以見得xAI在融資初期面臨不小壓力,部分投資者認為公司需提高債務收益率才能順利完成交易。
融資進程還受到諸多外部因素的干擾。發行從6月初啟動,原計劃6月17日截止,然而,由于馬斯克與特朗普近期展開了一系列隔空對罵,加上投資者對xAI財務實力存疑,摩根士丹利不得不延長融資期限。此外,由于xAI尚未盈利且債務未評級,投資者難以評估財務風險,因此要求更高的融資成本,不少收到債券認購邀請的投資者選擇拒絕參與。據外媒報道,本次債券融資投資者認購規模僅為發行量的1.5倍,低于同類垃圾債2.5—3倍的認購情況。
不過,盡管擔憂重重,投資者最終還是選擇參與,這既源于對AI賽道前景的看好,也離不開馬斯克個人的影響力。摩根士丹利在聲明中強調,此次交易獲超額認購,顯示出市場對xAI推進科學探索、拓展人類宇宙認知愿景的認可。
急切融資背后的資本博弈與生存壓力
xAI此次急切融資,背后是“AI軍備競賽”的巨額投入與公司嚴峻的財務困境。
在此輪融資之前,xAI已通過股權融資累計募集140億美元。但截至2025年3月底,賬面現金僅剩40億美元,而xAI全年預計支出130億美元,平均每月消耗超10億美元,現有資金僅夠支撐4個月運營,若不能及時融資,公司經營將難以為繼。
高昂的資本支出是xAI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算力投入上,馬斯克極為激進。2024年6月,xAI宣布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建造超級計算機以訓練其人工智能大模型Grok。該系統初期配備20萬個英偉達GPU,馬斯克還計劃將GPU規模最終擴大到100萬個。這一項目已投入數億美元,未來仍需持續投入大量資金。
“xAI成本越來越高,主要是因為馬斯克要搞一個大規模的算力集群來訓練Grok。”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解釋稱,和其他模型使用算法蒸餾數據不同,馬斯克用的是合成數據。區別在于,蒸餾是從別的AI中得到數據來訓練自己的AI;馬斯克的合成數據則是需要自己先打造一個AI,然后用AI合成數據,再喂給新的AI。從零開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花錢。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xAI慢于競爭對手的商業化進程。xAI的主要營收來源是X Premium的訂閱服務,預計2025年營收僅為5億美元,明年預計可達到20億美元以上。與高昂成本相比,xAI可謂入不敷出。對比競爭對手OpenAI,其年化經常性收入已突破100億美元,且業務多元化,還獲得了美國國防部2億美元的合同。xAI在商業化方面明顯落后,資金壓力也隨之加劇。
盡管如此,馬斯克還是再次展現出了在資本市場的強大號召力。回顧馬斯克的創業歷程,特斯拉和SpaceX都是歷經多年巨額虧損后實現逆襲,這讓不少投資人期待xAI能夠復刻成功。但xAI也面臨挑戰,比如避免重蹈Twitter債務困境的覆轍、能否在合理時間內實現盈利和現金流轉正。
在當下AI的激烈競爭中,資金至關重要。xAI完成100億美元融資,為后續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但這只是開端。從更大視角看,xAI的融資也反映了當前AI行業的資本態勢。市場雖對AI熱情高漲,但投資者更加謹慎,對企業財務和商業化能力的要求也變得更高。(實習生唐文潔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