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e公司
05-09 22:57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守望相依、不可分割的整體。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質量的“引進來”和高水平的“走出去”相得益彰,QFII和QDII雙向擴容,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對外開放持續快步走。
在“引進來”方面,QFII制度持續優化,截至目前,已有近800家機構獲批QFII資格。同時,我國不斷放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機構在經營范圍和監管要求上實現了“國民化待遇”,很多國際知名機構加快在華投資展業,自2020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以來,證監會已批準20家外資控股或獨資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完善,擴大交易標的范圍,優化交易日歷安排,外資參與A股便利性穩步提高。
在“走出去”方面,QDII累計批準投資額度達1655億美元。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不斷完善,今年3月實施境外上市監管新規,更好支持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健康發展;更多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資管機構紛紛乘風而起,奔赴國際資本舞臺;優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將“滬倫通”機制拓展至瑞士和德國。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可以預期,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持續深化,中國長期穩步增長的經濟紅利以及日益便利的市場準入將進一步增強對全球投資者吸引力。
責編:萬健祎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