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組網三年之后,北斗導航系統已經在各行各業全面鋪開。在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支持下,一流的北斗性能正慢慢兌現成一流的生產力、一流的驅動力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正愈發響亮。
一流的北斗體系
零下20攝氏度的南極洲,一只企鵝正漂在海面上休憩,漫長的極夜讓它有些倦怠。在此之前的12個小時里,它已邁著四方步走了3000多步……在中國長沙,從事野生動物追蹤產品開發的環球信士總經理周立波,向證券時報記者勾勒了這幅上萬公里之外的生動場面。他說:“這一切,現在依靠我們自己的北斗系統就能清晰呈現?!?/p>
這個小小的案例,集中展現了自2020年7月全球組網運行后,北斗為全球用戶提供的定位、授時、短報文通信三大核心能力。
國防科大電子科學學院導航中心副總師孫廣富介紹,作為國家的重大基礎設施,北斗系統最主要的功能,是時間和空間兩大信息,統稱為時空基準,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這兩大信息。此外,可以實現信息上傳的短報文功能,則是北斗系統的一大特色。
通過45顆北斗系統在軌衛星,地面段的主控站、注入站建設,以及用戶段以北斗芯片、模塊等為代表的基礎產品持續迭代升級,北斗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的動態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靜態情況下精度達到毫米級,時間精度則實現了在300萬年內的1秒誤差。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谷倉透露:“目前北斗系統空間信號精度保持穩定,近兩年指標優于1米,空間信號連續性優于每小時0.998,可用性優于0.98。”換句話說,從北斗二號建設完成開始,北斗系統從未出現過哪怕1秒鐘的信號中斷,這種穩定性是其他國際產品都無法達到的。
時空基準是衛星導航系統的基礎功能,目前世界上其余三大衛星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羅納斯以及歐洲的伽利略都可以滿足這樣的功能。但是,中國的北斗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相比GPS來說,北斗的短報文功能是它的特色和優勢,同時還增加了星際增強、地基增強、星間聯絡等等新技術,使得我們的北斗,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步伐很快?!睂O廣富表示,“中國的北斗,是集所有的功能,從導航定位到短報文、地基增強、星際增強等功能于一身的、有中國特色的軌道系統?!?/p>
所謂短報文,是一種通過北斗衛星低成本發送短信、語音的通信方式,目前的信息承載量大概是1000個漢字,25秒左右的語音,未來還將能發送壓縮圖像。以衛星為媒介,即便沒有地面網絡、無線網絡覆蓋,也可以傳輸信息,解決了過往衛星導航系統,“我知道我在哪,但不能告訴別人我在哪”的痛點。
作為短報文功能的落地成果之一,在此之前被形容為“捅破天”的華為Mate 50,通過“衛星短信”功能的落地,達成了“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信的大眾智能手機”的成就。國際救援是這一功能最顯而易見的場景,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形象地把這一功能的意義描述為:“一生用一次,一次續一生”。
廣泛的“+北斗”應用
通過衛星通信功能實現刷屏的華為Mate50,是受益于北斗系統建設的終端應用之一。在北斗三號全球組網的三年后,全面轉入應用推廣階段的北斗,正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
在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的試驗田,載有北斗輔助駕駛終端的自動駕駛智能播種拖拉機可以按照設定的路線勻速前行,施肥、旋耕、起壟、播種及覆土等精細工序一氣呵成,一天播種100多畝地。同時,依托北斗還能實現線路直、精度高,既保證出苗率又節省種子用量。駕駛拖拉機的人連上北斗之后可以增產20%,可謂又快又好。
在北京的頤和園昆明湖,200艘紅梁綠柱青瓦的古風小游船在今年3月裝上了北斗終端。對游船的高效管理只是北斗福利的一部分,北斗還賦能了小游船的“隨船講解服務”——游船行駛靠近臨近景點時,終端通過北斗系統精準識別當前景點定位,自動彈出語音講解,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游覽服務。
在重慶市的長壽區,2000余套“云端一體”的北斗高精度智能終端在今年夏天部署在了56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城市感知網絡有了精準的時間、位置基準。在水域巡檢場景中,通過將北斗高精度與無人機自主巡檢等技術相結合,從無人機接到巡檢任務開始至污染物識別完畢,長壽區將巡檢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在各類應用場景全面鋪開的背景下,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經達到5007億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披露了這一數據?!栋灼凤@示,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在1.4萬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其中,在境內上市的業內相關企業(含新三板)總數為92家。
北斗產業規模的持續增長,與從“北斗+”到“+北斗”的產業發展思路不無關系。在北斗產業剛剛起步的時候,以導航儀等設備類產品為主,如今到了“+北斗”,北斗功能的載體由設備變成一個芯片、一個傳感器,成本占比大大降低,各行各業有了條件利用北斗提供的位置和時間數據支撐業務。
《白皮書》介紹,2022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約3.76億臺/套。在專業應用市場方面,截至2022年四季度,全國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超過2000萬臺/套,交通、公安、農業等行業已初步實現北斗規?;瘧茫ㄐ攀跁r、氣象監測、應急減災、城市管理等領域正在加速推進北斗規模化應用。
其中,交通運輸領域已在道路營運車輛、郵政快遞車輛、內河船舶及遠洋船舶、水上助導航設施、通用航空器等方面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超過810萬臺/套;移動通信領域已有近330萬座4G和5G基站應用北斗授時;農業領域已在農機自動駕駛、農機遠程監測、漁船等方面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近160萬臺/套。
“能不能以‘+北斗’的方式融入到各行各業中,是北斗應用的最大挑戰?!睂O廣富說:“北斗獨立應用的體量是有天花板的,如果不融入到各個行業領域當中去,北斗應用的廣泛性也會受到制約?!涣鞯谋倍贰呀浱峁┝藨玫目赡苄?,需要盡快地把我們各行各業的應用來推廣和推向深入。”
扎根中國的北斗
“北斗+”到“+北斗”,產業發展路徑的變化,離不開芯片、模塊等一系列基礎產業鏈的持續進步。
以手機為例,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支持北斗導航,在全球范圍內支持北斗導航的手機數量大概為50%,支持北斗的國內手機保有量超過10億部。但是事實上,2012年北斗二號剛剛開始提供服務的時候,北斗導航卻一度進不了手機,原因很簡單——北斗芯片太大,體積太大,裝不進手機。
2013年成立的長沙金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長沙金維”),是國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見證者和經歷者。這家為北斗大體系提供地面用戶端基帶Soc芯片的企業,在十年來為北斗二號和三號先后提供了五款高精度基帶芯片。2021年,長沙金維發布了全球范圍內性能最優的北斗芯片——海豚3號14納米芯片,搭載了海豚3號的產品可以在120公里時速的情況下,提供接近厘米級精度,在靜態情況下提供毫米級精度的位置定位。
“海豚3號同時結合了最先進的工藝和最先進的能力,目前在國內乃至在全球,都是唯一一顆。”長沙金維總經理葉軍向記者表示,“海豚3號的能力體現在幾個方面,高精度、高頻度、低延遲、小型化和低功耗,更為重要的是,海豚3號做到了100%的自主可控,在全環節上國外都卡不到我們的脖子。”
北斗產業鏈基于自主可控前提下的全面發展,是北斗產業的顯著特征之一?!栋灼方榻B,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是北斗產業的主要部分,2022年總產值達到3480億元,占比達到69.5%,但是以芯片、器件、算法等為基礎的基礎產業核心產值也已達到1527億元,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0.5%。
同時,在北斗產業高端的高精度市場也以國產化產品唱主角,2022年國內市場各類高精度應用終端總銷量超過200萬臺/套,其中應用國產高精度芯片或模塊的終端已超過80%左右。
正是因為牢固的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北斗的應用才能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開枝散葉。葉軍透露,一個北斗芯片一般占小型設備的成本比例在5%左右,每當長沙金維產生一個億銷售額的時候,就能對應到百億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全球組網以后,我們將近完成了五六個億的收入,意味著通過北斗體系和我們芯片的支撐,這三年已經有將近千億的市場在落地?!?/p>
走向世界的北斗
目前,插上北斗翅膀之后的中國制造,正在世界范圍內打出影響力和競爭力。
在今年2月,高德地圖宣布,其調用北斗衛星的日定位量超過3000億次,創歷史新高。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透露,早在去年11月,北斗對高德地圖用戶導航定位需求的貢獻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并且北斗在民用定位精度等多個維度也超越了GPS系統。意味著北斗正式實現了對于國內導航應用定位的全面主導。劉振飛說:“2020年北斗三號開通這一里程碑,使得高德的創新速度明顯加快,且更加有的放矢?!?/p>
高精度形變監測,是衛星導航系統在專業領域的重要應用之一,對橋梁大壩、危險邊坡,通過衛星導航系統對高精度位置數據做到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地監測,是減少災害發生的成熟辦法。葉軍向記者透露,過去這種功能主要使用進口產品和國外的衛星體系來完成,而現在全面切換到了北斗,意味著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憑借性能的優勢與成本的降低,北斗系統對其他導航系統的替代不止發生在國內,也正隨著中國制造走向海外。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234.1萬輛,同比增長76.9%,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上汽集團旗下MG名爵作為貢獻出口量最大的車型,上半年全球銷量累計37萬輛,未來新一代的名爵7將搭載北斗智能駕駛系統。
“北斗智能駕駛系統已經在第三代榮威RX5、名爵7等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實現北斗系統的規?;瘧谩!鄙掀瘓F副總裁祖似杰在《白皮書》發布會上表示,“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構建了北斗多源融合高精度智能駕駛方案,上汽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封閉場景提供高級別輔助駕駛功能,實現自主跟車、超車,自主切換匝道等功能。”
目前,業內普遍預計,到“十四五”末期,北斗產業總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大關。參與北斗系統的專家向記者表示,從5000億元到1萬億元,產業規模翻一倍,目標雖然有挑戰,但非夸張。更何況,北斗產業的價值不能只以產值衡量,“精確的時間、位置支持,將對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效率的提高,進而對各個領域賦能,創造不可想象的價值”。
周立波對此深有體會,“因為成本的下降和技術的成熟,中國科學家在野生動物研究領域可以大量使用最先進的追蹤設備,我們的研究有大量的數據支撐。如今中國科學家在世界大會上發言,場場爆滿,走廊里都站滿人,這就是國際話語權的建立。”
責編:彭勃
校對:蘇煥文